又名施相公廟橋,位于橫扇鎮(zhèn)東北的四都村5組,跨廟前港。南宋始建,光緒十六年(1890)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為吳江市文物控制單位。花崗石單孔拱橋,南北走向。全長18.5米,寬2.25米,矢高3米,跨徑5.7米。橋北堍有施相公廟,亦名施相公橋。橋東西兩側各有一副楹聯(lián)。西向楹聯(lián):“成梁正遇神仙誕,題柱還期經濟才。”上聯(lián)中的“神仙”指的是八仙中的一仙——呂純陽。下聯(lián)中的“經濟”指“經世濟民”。東向楹聯(lián):“放鴨欄開春漲軟,賣魚網曬夕陽明!鄙下(lián)中的“放鴨”與當地流傳的“常遇春放鴨”有關。明初開國功臣常遇春從小跟隨母親來到四都村,靠放鴨度日。一天,母子倆劃著船在橋頭放鴨,只聽見鴨群中“撲撲”聲響,過去一看,少了好幾只鴨子。第二天,鴨群中又是一陣騷動,幾只鴨子不翼而飛。為了弄清緣由,常遇春躲在一旁觀看,水中浮出一條大黃鱔,一張口,一只鴨子就落入它的腹中。常遇春見此情景,怒不可遏,“撲通”一聲跳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