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犴位于金牛街南端盤龍江西岸,原為井宿祠供奉之神——井木犴。井宿祠俗名金牛寺,即今金牛街地名的來歷�,F(xiàn)寺已不存,僅余銅犴。
銅犴鑄于清同治三年(1864)。為坐臥姿態(tài),身長約2.3米,高約1.5米,背上有一眼孔,腹中空,其形似牛而非牛,頂具獨角,臥地昂首,欲作斗狀。其造型生動,鑄工精致,是古代銅鑄藝術的精品。
古人為了觀測及日、月、五星的運行,選取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志,稱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各有動物形象相配,其中井宿屬于南方朱雀星象下的第一星宿。井宿八星的形狀如同井字,傳說與水事相關。
昆明雨量集中,雨季盤龍江經(jīng)常漲水,勢若游龍,淹沒土地房屋,古人在盤龍江邊建井宿祠,供奉以銅鑄井木犴之身像,以鎮(zhèn)水怪。傳說銅犴身體下有井通盤龍江,漲水時,江水入井,空氣從腹往外排,發(fā)出嗡鳴,故有“銅牛叫三聲,水淹大東門”之說。
2002年10月建設金牛公園遷離原址20米,用青石重建金牛亭。
1983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信息來源:五華區(qū)文化體育局旅游局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 |